
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成本小幅上涨
7月15日,我国进口的8-9月船期巴西大豆CNF报价分别为463美元/吨和469美元/吨,周环比均上涨2美元/吨;折合华南地区到港完税成本分别为3784元/吨和3824元/吨,较上周同期均增加14元/吨。
一、核心原因解析
-
巴西供应端收紧
- 出口节奏:巴西大豆出口进入季节性尾声(8-9月船期对应南美产季末期),可用库存下降,供应商挺价意愿增强。
- 国际竞争:若其他产区(如美湾、阿根廷)供应趋紧或价格偏高,采购需求向巴西集中,推高其CNF报价。
-
国际运费及汇率因素
- 运费上涨:全球航运成本(如BDI指数波动)可能推高CNF报价中的运费部分。
- 人民币汇率:若美元走强或人民币贬值,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大豆折算成本同步上升(需结合同期汇率数据验证)。
-
国内需求支撑
- 阶段性补库:国内油厂为秋季备货或补充库存,采购积极性提升,支撑外盘价格。
- 替代性需求:若其他来源大豆(如美豆)性价比降低,买方转向巴西豆,加剧供需矛盾。
二、市场影响研判
-
豆粕及豆油价格联动
- 进口成本上升将传导至国内豆粕、豆油价格,挤压压榨利润,或促使油厂提价。
- 畜牧业承压:豆粕作为饲料主要成分,涨价可能抬升养殖成本,尤其对中小养殖户影响显著。
-
进口替代风险
- 若巴西豆与其他产地(如美豆、乌克兰葵籽)价差扩大,可能触发进口结构调整,但短期替代空间有限(如美豆仍处于生长期,供应未释放)。
-
政策调控空间
- 国家可通过抛储、调整关税或启动进口多元化政策(如扩大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非传统来源)平抑价格波动。
三、后市展望与建议
-
短期(1-2个月)
- 巴西豆CNF报价或维持高位,但涨幅受限(因全球需求疲软预期)。
- 操作建议:进口商可锁定远期船期订单,规避进一步涨价风险;饲料企业优化配方,适当增加小麦、玉米副产品替代比例。
-
中长期(3-6个月)
- 关键变量:
- 美豆产量:若美国农业部(USDA)报告显示单产下调,全球大豆供应趋紧,价格或进一步上行。
- 拉尼娜气候:可能影响南美下一产季播种,加剧市场对供应的担忧。
- 策略:关注四季度美豆上市定价区间,若巴西豆溢价过高,可考虑增加美豆采购比重。
- 关键变量:
四、数据监测重点
- 巴西出口数据:ANEC(巴西海关)发布的月度出口量及目的地分布。
- 国际运费:BDI指数及巴西至中国航线运价变化。
- 国内库存:豆粕、豆油商业库存水平及交割库容情
市场资讯均具有时效性,仅供学习参考。https://u8qh.com//zmt/1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