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期PP(聚丙烯)市场供需形势及行业影响
1. 需求疲软的短期压力
-
下游订单表现一般:
当前下游加工厂(如塑编、注塑、膜厂等)订单需求持续低迷,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:- 宏观经济复苏乏力:国内经济修复节奏放缓,终端消费(如家电、汽车、包装等)需求不足,导致塑料制品订单减少。
- 高温假期影响:部分终端工厂(尤其南方地区)因夏季高温进入设备检修或季节性停工,进一步抑制短期采购需求。
- 市场信心不足:下游企业对后市预期谨慎,普遍采取“按需采购、低库存运营”策略,进一步削弱刚需支撑。
-
需求端拖累效应:
需求疲软导致PP产业链上下游陷入负反馈循环:- 上游生产企业面临库存累积压力,被迫降价去库;
- 中间贸易商投机需求减弱,市场流通性下降;
- 终端工厂议价能力增强,进一步压制PP价格中枢。
2. 供应端扩张加剧供需矛盾
-
新产能集中释放:
下半年PP行业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高潮,供需压力显著增大:- 山东某石化企业:40万吨/年PP装置已于7月初试产,开工负荷快速提升至9成,新增产能短期内冲击华北及华东市场。
- 中海油大榭石化:二期双线共90万吨/年PP装置计划7月底陆续投产,将进一步加剧华东地区供给压力。
- 其他潜在产能:年内仍有多套PP装置计划投产(如镇海炼化、延长石油等),合计新增产能或超500万吨,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恐进一步走低。
-
供应过剩的长期风险:
- 国内PP产能已处于阶段性过剩状态,2023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约75%(卓创资讯数据),新产能投放将进一步压低行业利润空间。
- 新增产能以结构性为主(如拉丝料、共聚料),与低端通用料形成同质化竞争,加剧价格内卷。
3. 市场走势与行业影响
-
价格弱势震荡:
在“需求弱+供应增”的双重压力下,PP市场价格易跌难涨。- 现货端:基差走弱,贸易商挺价意愿低,现货贴水期货或成为常态。
- 期货端:盘面可能延续震荡偏空格局,成本支撑(如丙烷、甲醇)弱化,关注原油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。
-
行业利润压缩:
- 新产能投产初期,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采取低价策略,进一步挤压老旧产能利润。
- 粉料企业(尤其依赖丙烷脱氢工艺的装置)成本优势丧失,亏损面可能扩大,倒逼行业整合。
-
产业链上下游博弈:
- 上游企业:需通过降负、转产高端牌号(如专用料、高熔指纤维料)缓解压力,但技术升级仍需时间。
- 下游工厂:虽可受益于低价原料,但订单不足导致备货意愿偏低,市场供需矛盾难以通过单向让利解决。
4. 未来关注点
-
需求边际变化:
- 三季度末至四季度,随着高温消退及“金九银十”旺季到来,下游开工率能否回升是关键变量。
- 政策端(如基建刺激、消费券发放)对终端需求的提振效果需密切跟踪。
-
供应调控措施:
- 新增产能是否如期投产(如部分装置可能因调试延迟或盈利不佳暂缓开车)。
- 行业是否会通过主动限产、出口分流(如东南亚、中东市场)缓解国内压力。
-
成本端波动:
- 国际油价走势(地缘风险、OPEC+产量政策)对丙烷、甲醇等原料成本的影响。
-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PP竞争力的提升作用(如印度、东南亚低价货源流入可能增加)。
市场资讯具有时效性,仅供参考。
市场资讯均具有时效性,仅供学习参考。https://u8qh.com//zmt/96.html